中国太极功夫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58|回复: 0

以知为行,知指导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9-9 11: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王阳明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在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他的意思是说,道德是人行为的指导思想,按照道德的要求去行动是达到“良知”的工夫。在道德指导下产生的意念活动是行为的开始,符合道德规范要求的行为是“良知”的完成。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说深化了道德意识的自觉性和实践性的关系,克服了朱熹提出的知先后行的弊病。知行合一是对人的心理行为的认知和改变,非思想上的说说而一,到底知什么,到底行什么,知,不是知别人,而是知自己。丰尚礼先生在《理学存养论》中说,阳明的心学,以良知和致良知为骨干,而在往复中则是省察与存养。……此中的乐,就是人与天地万物融贯不隔离……良知是寂然不动之本体,但人有时昏弊于物欲,故须存养的工夫,以格物致知,知行合一之学,以去其昏弊。“致良知”是变本然的知为主体意识自觉把握的知的过程,也就是他所说的“知行合一”。在这一“致良知“的过程中,王阳明强调认识主体生命意志和情感投入。主要表现在:“致良知”是对“无一息之或停”的天道和作为人类意识历史积淀的《六经》等的动态认识过程。这里就要求认识主体要有历史感。同时,也表现在“致良知”是主体澄静体悟的情感心灵活动。随着认识能力的提高,人们对社会、人生的认识也就有一个“再体到深处,日见不同”而觉“有滋味”的不断深化过程。因此,“人若复得”“良知”,完完全全,无少亏欠,自不觉手舞足蹈,不知天地间更有何乐可代替与天地万物同体并一气漳通的超然自乐的人生境界。在这种境界中,主体人格精神获得了高扬,个体的生命存在价值得到了肯定,人的心灵被提升为与天地同体无古无今的永恒,而这正是生命的体验过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公司地址: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东湖街道布心路1023号东乐花园57A栋4B
联系电话:0755-8998211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