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太极功夫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295|回复: 0

妙论太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2-24 15:03: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陈式太极拳在强调缠丝劲的基础上,上肢运动有朋、捋、挤、按、 采、 列、肘、*八门劲别和通背劲、对称劲,中间有“胸腰运化”,下肢有 朋、捋、挤、*、 采及进、退、顾、盼、定五步和“裆走下弧”,这些合到一起产生的劲称为“混元劲”。为了在太极拳技击对抗中走出“混元劲”来,有如下要求:

??逢力必 朋, 逢 朋必缠, 逢缠必转,逢转必沉。

??这些要求包含在每个动作中,而且是在瞬间同时完成的。细心的读者可以对以上16字诀认真揣摩体会。下边我们从三个方面来探讨混元运动的规律。

一、六个方向的圆

??太极拳运动的肢体运行轨迹非圆即弧。弧是圆的一部分,可归入圆中进行讨论。我们先来定义:具有六个方向的力称为“混元力”,也就是说,“混元力”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它拥有六个方向——前、后、左、右、上、下,即立体的圆。有的人虽然走得也是圆,也是弧,但只有四个方向,这样的力不能构成“混元力”。

??一对方向的力,比如前后或左右或上下,这样的力产生的劲叫直劲,对对方构不成威胁。因为它是直来直去的,严格的讲它不属于太极拳劲别的范畴。四个方向的力才能形成圆和弧线运动,但对方的大脑可以作出判断,肢体的本能反应可以跟上你,随上你,对对方的威胁也不大。只有是六个方向的圆弧运动,即立体的圆运动才能使对方对你的运动方向无法判断,这是太极拳有别于其它拳种的精妙之处。你可以先出手打我,我一接手就干扰和改变你的运动方向,使你处于被动和无目标状态,然后便是我的打击,这是太极拳“后发先至”的奥妙所在。
??在这个具有六个方向的劲力之中前后是本能,左右是技巧,上下是奥妙。 “前后”是人们的习惯,“左右”经过训练可以掌握,“上下”则不易掌握且容易被人们忽略。

??凡是在推手和散手中产生了顶劲就一定是少了两个方向,不是左右就是上下。

??凡是被对方冲垮了,一定是少了左右方向的劲;凡是自己左右转动不灵时一定少了前后方向的劲;凡是被对方提起或压垮了,一定是少了上下方向的劲。所以我们练习太极拳,一定要注意每一个动作,每个转关换式都必须有六个方向,否则拳式就是不正确的,在实战中也是不管用的。

二、肢体的公转和自转

??地球围绕太阳旋转的运动形式是公转加上自转。太极拳运动中以腰脊为轴,身体各关节的运动也是公转与自转的同步交*运动。一般来说,下关节对上关节而言是自转;上关节对下关节而言是公转;前关节对后关节而言是自转,后关节对前关节而是言是公转。自转相对于公转时关节运动的幅度要大,公转相对于自转时关节运动的幅度要小——这里讲的是在走缠丝劲时关节运动的规律。

??上肢运动相对于腰脊来说,腰脊是公转,手臂是自转。说腰脊的转动幅度大于手臂是不对的,打击腿(抬起的腿)与腰脊的关系也是如此。一般情况下腿要承担自身的重量,相对来说比手的运动范围要小,所以尽管脚是膝关节的前边一节,可它自转的幅度并不大,而膝关节转动的幅度更大一些,这是特殊情况。因为脚在抓地的时候要生根,要向下渗透,拧转,所以脚不可能像手一样画那样大的圈(用腿攻击时除外)。

??公转运若轴,自转方圆生,相随勿枉动,三节自分清。

??太极拳运动要求我们明三节——梢节、中节、根节。全身多处分三节,比如:手分三节,臂分三节,胸腰、下肢亦分三节。没有了公转和自转,便分不出三节来,自然也没有“节节贯串”可谈。所以公转和自转学说是建立在“节节分家”基础上的。

??明白了公转与自转的规律,我们便可以做到以腰脊为轴,以手领劲,含胸塌腰,屈膝松垮,五趾抓地,将全身的劲力整合为一处,施加到我们想要达到的地方,这就叫“节节贯串”,因此公转与自转是“节节贯串”的外在运动形式。

??人们常出现的毛病是*后关节的运动代替前关节的运动,这样不可能有“节节分家”的效果。后关节运动大于前关节运动也是不对的,因为这里缺少了梢节意识,不可能达到“空”“灵”“活”“脆”的效果。

??在对抗中,没有自传就不可能接收对方的力,就不可能改变对方劲力的方向,把它化掉。没有公转则自传就失掉了轴心的根基,肢体运动就会显得飘浮无力。

??明确身体不同部位公转与自转的关系主要是为了周身的协调,避免枉动,使自己的力量不产生矛盾。凡是不该动的、多余的、不合理的动作可称作枉动,避免枉动才能达到周身一家,才能产生“浑元劲”,才能避免在实践中犯劲力涣散、劲力太硬和丢、顶的错误。

三、周身的多元化旋转

??太极拳运动的本质是螺旋缠丝运动,它要求周身一家,协调平衡,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也可称为以腰为轴的周身多元化运动。周身运动的多元化也就决定了各个关节部分一定要适应多元化的旋转规律。换言之,在这种周身多元化旋转的螺旋缠丝运动中,要有顺逆、有开合、有收放、有折叠。

??一顺一逆走螺旋,开合之处谓转关,收放吞吐太极劲,折叠往复生妙玄。

??“顺逆”是螺旋缠丝劲的运动形式

??缠丝劲是太极拳,尤其是陈式太极拳的一大特色。由于人体的关节有自己的运动极限,所乙太极拳运动的缠丝劲是*身体关节部位不断转换的顺逆旋转来实现的。那么如何来定义顺逆缠呢?当代太极拳界有许多种定义法。比如:

??以掌心向内或向外为判定依据——掌心向内为顺缠,掌心向外为逆缠;

??以手的顺、逆时针旋转为判定依据——手的运动方向顺时针为顺缠,反之为逆缠;

??以手的运动是向心力还是离心力为判定依据———向心力时为顺缠,离心力为逆缠。

??但这些都有不甚严密之处。因为若以掌心向内或向外为判定顺逆缠丝的依据,那么在太极拳的招式中,有时两手既不向内也不向外的情况该如何判定呢?比如两手背在腹前相对,向下抖劲。

??若以手的顺、逆时针旋转为判定依据,往往手在完成一个顺时针(或逆时针)的圆弧运动中,可能前半部分是掌心向外,而后半部分是掌心向内,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劲力,又怎么能定义同一种缠丝劲呢?

??若以手的运动是向心力还是离心力为判定依据的话,往往在太极拳中,手的一个动作,一个缠劲,前半部分为向心力而后半部分为离心力。所以这样定义也不确切。

??迄今为止,我认为近代著名的陈式太极拳大师陈照奎先生对于顺逆缠的定义是合理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公司地址: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东湖街道布心路1023号东乐花园57A栋4B
联系电话:0755-8998211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