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太极功夫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855|回复: 0

太极推手 “沾连黏随” 技法阐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9-9 15: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孟庆光
几千年来,武术的形式在不断地流衍变迁,但其技击的核心没有改变 太极拳作为 拳 ,它血管里流淌的血液叫 武 ,它的灵魂同样应该是技击,离开了技击特性,太极拳就不能称之为拳 太极推手是练习太极拳技击的一种基本方法,以 沾连黏随 刚柔相济 借力打力 为其技击原则,以 以弱胜强 为其技法指导思想 太极推手伴随着太极拳的传承与演变而不断发展着,但是,无论何种流派的推手技法都会极力推崇 沾连黏随 ,不丢不顶的 沾连黏随 技术路线一直贯穿于太极推手的始终
1 关于沾连黏随
了解太极拳的人对于 沾连黏随 这四个字应该不会陌生而各时代的太极宗师们也对 沾连黏随 多有阐释 如拳经有言:任他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拨千斤 引进落空合即出,粘连黏随不丢顶 ( 太极拳谱 王宗岳(清))掤捋挤按世间稀,十个艺人十不知;若能轻灵并坚硬,粘连黏随俱无疑 采挒肘靠更出奇,行之不用费心思;果能粘连黏随字,得其环中不支离 ( 太极拳谱 宋书铭(清)) 沾连粘随,会神聚精,运我虚灵,弥加整重( 太极拳谱 陈鑫(清))不丢不顶,随屈就伸,粘连黏随,引进落空( 太极拳谱序 李福阴(清))等等拳谱中对于沾连黏随也逐字做了精辟的解释,清末陈鑫在擖手十六目中认为:沾,是手与手相沾,如沾衣欲湿杏花雨之沾 黏,如胶漆之黏,是人既沾我手,不能离去 连,是手与手相接连 随,是随人之势以为进退 清代杨氏传抄老谱认为:粘者,提上拔高之谓也 黏者,留恋缱绻之谓也 连者,舍己无离之谓也 随者,彼走此应之谓也 由此可知 沾连黏随 在太极拳中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观念,也可以说,若是不知沾连黏随的真义,就无法窥见太极拳之精妙现代汉字中,粘 为双音字:意为有黏性的东西相互连接在一起或附着在别的东西上,读 ni n 时,与 黏 是同义字;读zh n 时,与 沾 近义,意为挨上;接触在 太极拳谱 中对沾 粘 黏 三字的用法不固定,在不同版本中同一句话中也有不同 有 沾连粘随 沾连黏随 ,还有 粘连黏随 ,但其意和读音都是 沾连黏随 为方便研究,本文中除特定拳谱引用外,一律用 “沾连黏随”。
2 沾连黏随在太极推手技法中的意义
太极推手距今有400多年的历史,它是明末清初陈王廷所创造的双人推手法 经过历代武术家的共同努力,使其不断得到改进 充实和发展 自杨式太极拳盛行,把 擖手 或 打手 称作 推手 以来,推手 已成为通俗的名词 太极推手技法的设计依据为敌强我弱,出发点在于以弱胜强 因而,只能智取,不可力抵动必有据,有理有节,切忌妄动 盲动 故 太极拳论 首先提出无过不及 的要求,即强调技法 劲法的运用,分寸火侯必须恰当准确,不丢(脱离)不顶(力抵) 战略性技法原则谓之 舍己从人 ,即后发制人,这也是知人的主要条件之一 战术性技法原则,拳论概括为 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 黏 走即是黏,黏即是走,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方为懂劲 ( 太极拳谱 王宗岳(清))走 为积极防御,或谓 走化 ,具体的说即是顺势借力,引进落空,诱使对手失去平衡稳定,为反击创造不用拙力而能致胜的条件 反击的方式和方法千变万化,言之不尽,前人概括为 因敌变化示神奇 ,但太极推手技法的应用,都体现出彼此以沾连黏随的形式为纽带,非此不能知人,非此不能
发人从严格意义上讲,沾连黏随不能称为 劲 ,因为沾连黏随只是太极推手技法的一种表现方式而已 当双方搭手之时,即是沾连 之开始 在 沾连 的同时,双方接触点的重量感觉应要清晰,对方进我则退,对方退我则进 在双方 沾连 在一起之后,就是黏的开始,此时二人在技击中已融合为一个太极体,在融合的过程中,哪一方被动地破坏这个太极体的完整性,在运转过程中就会产生偏斜以致被发出或被控制 敌我在沾连之时,为了破坏对方从容行动的能力,会将本身的重量如丝般 黏 在对方身上,让对方的运转因我外在重量的黏附而滞碍,进而产生偏斜以至败势 随 ,东汉许慎在 说文解字 中解释为 从也 ;清代杨氏传抄老谱中认为:随者,彼走此应之谓也 陈鑫在擖手十六目中认为:随,是随人之势以为进退 综合太极拳论中 随 字在推手方面的意义可概括为以下两种解释:(1) 跟从对方 即 彼走此应 ,如 随人所动,随曲就伸,不丢不顶,勿自伸缩 ( 太极拳论 李亦畲(清))(2) 自身的协调 ,即 拳由心发,以身催手,一肢动百骸皆随 ( 用武要言 陈长兴(清))掤捋挤按须认真,上下相随人难侵 ( 打手歌 王宗岳(清))而关于 此走彼应 的解释却没有 沾 黏 是一种主动的态势,当和对方 沾连 住时,则要 黏 住对方,黏 指被动中主动反击状态,使对方想要攻击也不得势,想要脱离也不能,让对方既不能丢开我的重量依附,也无法顶住我的重量的贯注(真正的不丢不顶) 这就出现了随 ,它既包括 此 主动的跟随,还应包括 彼 被动的跟从 因此,沾连黏随在推手中像其他技击术中的 踢 打 摔 拿 一样,只是方法和状态,而不是 劲
3 沾连黏随在太极推手技法中的运用
太极推手技法的应用,彼此以沾连黏随的形式为纽带,这是区别于其他技击术的重要特征之一 无论是在防守还是进攻中,做不到沾连黏随,就无法 听劲 ,无法 舍己从人 ,更不可能做到 引进落空合即出
3.1 太极推手技法中的沾连黏随与 听劲
3.1.1何谓 听劲
太极拳的劲,是通过肢体运动表现出来的一种融太极拳技术与技巧的力 这种力,是在意识支配下,通过气息 吐纳和肌肉舒缩的有序化配合产生的 听 ,东汉许慎在 说文解字 中解释为 听,聆也 现代的解释仍以 用耳朵接受声音 较为常见,而在这里应该解释为 感知 清代宋书铭在 太极拳用功五志 中认为 审问:非口问,是听劲 综上,太极拳的 听劲 可解释为:通过视觉 听觉以及双方在发生身体接触时皮肤的感觉来感知和判断对方劲力的大小 方向等
3.1.2 听劲 与沾连黏随互为条件
听劲是双方肢体正要接触时或接触之后,通过 人来我去,人去我送 的沾连黏随中来感知对方的劲力 所以,听劲 与沾连黏随是太极推手不可或少的专项基本功,二者互为条件,相辅相成 听劲,主要就是通过沾连黏随特定的运动形式,借助敌我直接接触的感觉去了解对手的情况,达到知人的目的,就是掌握敌情 清代李亦畬在 太极拳论 中写到:挨何处,心要用在何处,须向不丢不顶中讨消息 他的意思就是必须在沾连黏随中来 听劲 沾连黏随,既是听劲的凭借,又是听劲有效指挥的结果,二者互为条件
3.2 刚劲 柔劲与沾连黏随
3.2.1刚劲和柔劲
太极推手用劲要求 刚柔相济 ,弹性劲的本身就是刚柔兼备的 刚和柔是劲力的两种属性,刚者,以千钧之力而扼百钧;柔者,以百钧之力而破千钧 ( 太极拳论 陈长兴(清))刚性是对外力的抵抗性,柔性是在外力作用下的自动伸缩性 只有在推手中做到 刚柔相济 ,才能达到 发人如弹丸脱手,抛之即出 的境界 用刚不可无柔,无柔则环绕不速 用柔不可无刚,无刚则催逼不捷 刚柔相济,则粘 游 连 随 腾 闪 折 空 掤 捋 挤捺,无不得其自矣!刚柔不可偏用,用武岂可忽耶 !( 太极拳论陈长兴(清))这段话精辟论述了刚劲和柔劲,以及在用法上刚柔相济的重要性 任何动作发出的劲力,在不同的场合,既可成为刚劲,也可成为柔劲,当它以刚劲的形态出现时,其柔性依然存在;只不过相对不如刚性表现的那么明显,但绝不是全然消失,反之亦然 所以,无论以刚劲还是以柔劲的形态出现,其刚柔兼备的本质不会发生变化,其沾连黏随 连绵不断的特点总是贯彻于刚柔转化的始终
3.2.2太极推手中刚 柔转换的 渗透力
邱建华 李恩久在太极推手与西方拳击之比较一文中认为:拳击攻防分明,凶猛剽悍,主要打撞击力;而推手则 不顶不丢 ,沾连黏随 ,主要打渗透力 这里所说的 渗透力 ,应该就是在与对手 不顶不丢 沾连黏随 对抗中发出的 沾黏 攻击力,属太极拳的 刚劲 ,与西方技击术 主要打撞击力 的特点形成鲜明对比 太极推手打出的 渗透力 主要是通过增大力的作用时间来增加力的作用效果太极推手的击打中,当身体接触到对手时,即 沾 上对方然后接触部位黏附在接触点上持续 跟踪 用力,这样,虽然打人的力气不增加,但是力的作用时间成倍增大,也就会出现 发人如弹丸脱手,抛之即出 的击打效果 可见太极拳发劲所讲究的透 字意味深长,人被抛出,余意仍未尽竭 发放要用长劲,发前是拿,发时仍有拿,力的作用时间被延长 发时,有力尽管爆发,加上边发边拿,发时总不失拿,使力的作用时间尽量延长 如此,人被腾空抛掷,也在情理之中 透过 极坚刚 的抛掷现象,可看到 极柔软 的沾连黏随这个太极推手基本技法的攻击意义
3.2.3 柔刚相克
太极拳是讲求 以柔克刚 无力打有力 的拳法,是 耄耋能御众 的功夫 太极推手的刚柔相济在技击方面讲,既可 以柔克刚 ,也可 以刚制柔 清代王宗岳在 太极拳谱 中写道:人刚我柔谓之 走 ,我顺人背谓之 黏 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 虽变化万端,而理唯一贯 这里指的是一种随机应变的战术,是如何去利用刚柔相济在技击中的互换 在各家太极拳言中,对 以柔克刚 的论述较为常见 然而,太极推手是太极拳技击法的一种表现方式,如果仅靠柔化就很难达到 破敌如摧草 的境界 柔弱固然可以胜刚强,但这种看法并不全面 在今人心目中,太极推手似乎是 以柔克刚 的典范,所谓 四两拨千斤 ,就是这种武技的生动写照 其实,最早的太极拳以实战为主,没有相当的毅力与体力,是根本无法训练乃至实战的在太极推手中 刚柔 ,并没有极刚或者极柔,而是 刚柔相济 清代陈鑫在总论拳手内劲刚柔歌一文中详细描述了太极拳的刚柔转换:纯阴无阳是软手,纯阳无阴是硬手;一阴九阳根头棍,二阴八阳是散手 三阴七阳犹觉硬,四阴六阳显好手;唯有五阴并五阳,阴阳无偏称妙手!妙手一着一太极,空空跡化归乌有 这里的 阴 阳 与 柔 刚 是相对应的 纯刚无柔在技击中只能产生类似西方拳击的 撞击力 ;而纯柔无刚的太极推手是绝对不可能用来技击的 只有刚中寓柔 柔中寓刚才能达到 以弱胜强 发人如薅草 的境界 然而,太极推手中并非随意的刚柔转换,而是与对方身体接触时,在沾连黏随的 听劲 中,根据对手劲力的大小 方向 刚柔等情况,通过自身劲力的刚柔转换将人发出 因此,没有 沾连黏随 ,也就不会有太极推手技法中真正意义上的 刚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公司地址: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东湖街道布心路1023号东乐花园57A栋4B
联系电话:0755-8998211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