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太极功夫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218|回复: 2

太极拳起源之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9-12 22: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赵同森
  太极拳的起源本来是十分明显的 ,但被人炒得莫衷一是。就目前来说 ,太极拳起源有五种说法 ,分别是()许宣平、 ()张三峰、 ()张三丰、 ()陈王廷和王宗岳等。尽管公说公有理 ,婆说婆有理。但世传太极拳陈、 杨、 吴、 孙、 武、 和以及囫囵架等都渊源于陈式太极拳。因此 ,尽管众说纷纭 ,但唯一可信的则是太极拳起源于温县陈家沟。最近读了程峰先生在2006 《中州学刊》 第二期上发表的 《太极拳起源问题再探讨》 (以下简称为程文)一文 ,从史学上讲 ,内容丰富、 详实 ,但论点上则值得商榷。程文的基本思想是太极拳起源于河南焦作 ,但对程文中提出的起源于博爱唐村千载寺则存有异议。
其一 ,程先生认为 ,太极拳的鼻祖为唐朝千载寺主持李道子 ,号十力和尚。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 《千载寺唐僧十力传碑》 记曰:
“大唐僧贞观圣赐李氏名儒 ,字道子 ,号十力僧 ,游化号道子 ,河内人 ,隋大业十年二月二日河内无极寺域 ,三教门弟神龙降凡 ,马兰草母诞世 ,少即聪 ,目过不忘 ,文、 武、 医、 易、 博、 艺皆修 , 《涅磐》 《摄论》 、《黄老》 经通 ,弘扬释、 道、 儒三教 ,融易以 《大明渡无极经》 《易筋经》 《道德经》 《黄庭经》 《千金翼方》,导引吐纳 ,创艺无极养生武功 ,练传 《千载养生医鉴秘诀》,武练月雪 ,感之三圣 ,梦中授艺功 ,警武林。诏住京师 ,造像西山 ,化名隐籍 ,艺传东泉 ,医游扬州 ,授贤大明 ,庐山传艺 ,塑艺少林 ,晚秋黄业 ,归故育弟。师曰:三教意正 ,严律武风 ,勿为霸腐 ,皆为民生 ,以柔克刚 ,舍已从人。未成功器 ,勿名师门 ,苍龙抬头 ,千载重逢。传奇十力大师 ,养生神通 ,六旬寂息十八天日 ,九九重阳 ,返老还童 ,星寿一百二十八载 ,开元中圆寂千载寺三教堂殿 ,葬仪时 ,容体柔软 ,面色如生 ,身穿道袍 ,体盖袈裟 ,头枕三教经书 ,手持墨剑 ,僧人立左 ,道士守右 ,儒官仪礼 ,三教经日不散 ,嘱弟秘葬师贤刹 , ,勿筑志塔 ,而天下稀及之 ,大巧若拙 ,养生神器 ,故天下莫能胜誉 ,释、 道、 儒三教合一 ,博艺修僧 ,无极养生拳功创胜先师之争。
大清康熙丙申年二月二日千载寺古藏残碑译撰书 ,普观题。
唐十力和尚创艺了无极养生功 ,并提出了 “以柔克刚 ,舍己从人” 的技击原则 ,这与太极拳的技击原理是一致的。因此 ,可以说唐十力和尚确实为太极拳的产生做出了贡献。但把他说成是太极拳的鼻祖 ,未免有点牵强附会。程文引用了()周敦颐的《太极图说》 中的 “无极而太极” “太极本无极也” 来论证唐十力和尚 “创艺无极养生功” 实际上就是 “创艺” 了太极养生功 ,从而为太极拳的 “创艺” 奠定了基础。应该说 ,无极养生功也是太极拳的基本功 ,但无极养生功与太极养生功还存在着重大的差异。无极是什么呢 ? 按照李春茂的话说就是 “无极者 ,人未练之先 ,无思、 无意、 无形、 无象、 无我、 无他 ,胸中混混沌沌 ,一气浑论 ,无所向意者也。 太极养生功讲的则是轻重虚实、 阴阳开合。把无极养生功与太极养生功混为一谈 ,这说明作者不懂太极拳。另外 ,所谓鼻祖 , 《汉语大词典· 普及本》 对鼻祖的解释有三个:一指 “始祖 ,有世系可考的最初的祖先” ;二指 “比喻某一学派或某一行业的创始人” ;三指 “最早出现的某一事物” 因此 ,从词义学上讲 ,唐十力和尚没有创造太极拳 ,他当然不能成为太极拳的鼻祖。更何况 《千载寺唐僧十力传碑》 是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立的 ,而陈王廷创拳大约是在1644 年前后(见后文) ,这是否有假托附会之说呢 ? 笔者不得而知。
其二 ,太极拳起源于博爱唐村千载寺吗 ? 康熙五十五年(1717)河南博爱唐村李元善编修了 《李氏家谱》, 《李氏家谱》 序言曰:
“…… 八世祖讳春茂名叶蓁 ,中贡后入千载寺、三圣门、 太极宫拜师博公武道 ,习拳、 渡剑 ,看星相 ,读兵法 ,弘扬三教合一 ,论无极养生功十三势拳 ,()枪艺 ,誉传神功 ,游教传拳于晋、 鲁、 陕、 浙、 湖广 ,数省赫名焉。九世公讳仲、 讳信 ,结陈沟姑表陈公讳奏廷 ,三表兄弟 ,太极门拜师结义 ,树志文武 ,竟功成名 ,创艺太极养生功十三势通臂功 ,考举选贡 ,诱闯贼营 ,文武智杰 ,威振贼雄。
程先生认为 ,李氏八世祖李春茂 “论无极养生功十三势拳 ,() 枪艺 ,誉传神功 ,游教传拳于晋、鲁、 陕、 浙、 湖广 ,数省赫名” ;九世李仲、 李信及姑表兄弟陈奏廷 (王廷)“三表兄弟 ,太极门拜师结义……” 等。因此 ,认为千载寺曾是无极拳、 太极拳养生功的发源地。太极拳的创建经历了由无极拳到太极拳的发展过程。因此 ,程先生得出结论 ,河南博爱唐村千载寺是太极拳的起源地。这里需要指出的是 ,太极养生功与太极拳二者有联系 ,但二者不是一回事。太极养生功在于 “练气”,其目的在于 “修身养性和延年益寿” ;太极拳在于练 “技”,目的在于击敌。二者虽有内在联系 ,但目的不同。因此 ,不能把太极养生功与太极拳混同。通过对李家后人所练拳术的考察 ,发现他们所练的与世传的任何种类的太极拳都不一样。太极拳的柔和、 缠丝、 弹性以及 “以柔克刚 ,舍己从人” ,在李氏拳术中根本没有表现。当然 ,程先生在后文对此也做了一些解释 ,认为李仲、李信二人都参加了李自成的起义军 ,后因李信被冤杀 ,李仲逃到浙江 ,因此李氏家族中无人再练太极拳。从推测来看 ,这可能与事实不符 ,李氏家族既已创立了太极拳 ,难道只有李仲、 李信两人练吗 ? 他们没有把拳传给李氏家族中的其他人吗 ? 既使李仲逃到浙江 ,为什么这么优秀的拳术没有在浙江一带兴起呢 ? 反而江浙一带的人却要到陈家沟去学习呢 ?因此 ,认为太极拳起源于唐村千载寺有点牵强。
其三 ,太极拳的创始人是温县陈家沟的陈王廷程先生批驳了太极拳起源于陈卜 ,笔者对此没有异议。陈卜不是太极拳的创始人 ,这一点包括陈家沟的人也是这样认为的。因此 ,陈卜是干什么的就没有必要讨论了。陈氏十六世陈鑫在 《太极拳图· 序言》 中记载 “洪武七年 ,始祖卜 ,耕读之余 ,而以阴阳开合 ,运转周身者教子孙 ,以消饮食之法 ,理本太极 ,故名太极” 在没有新证据出现以前 ,不能认为上述是不可能的。从上述文字中 ,我们只能肯定陈卜曾运用阴阳开合之理运转周身 ,以消饮食 ,并且所谈的并不是陈卜创造了太极拳。关于陈卜是否造拳 ,我们姑且不论 ,而真正的太极拳则是从陈王廷开始的。据 《温县志》 《怀庆府志》 《平安县志》 ,明亡前三年(1641) ,陈王廷是温县的 “乡兵守备” 。明亡后 ,陈王廷消极隐居 ,思想上受道家影响 ,这从陈王廷留下的 《长短句》 遗词中可以看出。
“叹当年 ,披坚执锐 ,扫荡群氛 ,几次颠险 ! 蒙恩赐 ,枉徒然 ,到而今年老残喘。只落得 《黄庭》 一卷随身伴 ,闲来时造拳 ,忙来时耕田 ,趁余闲 ,教下些弟子儿孙 ,成龙成虎任方便。欠官粮早完 ,要私债即还 ,骄谄勿用 ,忍让为先。人人道我憨 ,人人道我颠 ,常洗耳不弹冠。笑杀那万户诸侯 ,兢兢业业 ,不如俺心中常舒泰 ,名利总不贪。参透机关 ,识彼邯郸 ,陶情于渔水 ,盘桓乎山川 ,兴也无干 ,废也无干。若得个世境安康 ,恬淡如常 ,不悔不求 ,哪管他世态炎凉 ,成也无关 ,败也无关。谁是神仙 ? 我是神仙 !
从陈王廷的遗作可以发现 ,陈王廷可能于 1644年前后开始造拳。
其四 ,太极拳并不是凭空创造出来的 ,它综合了各种拳术的精华而创造性地发展起来的。程文认为 ,陈式太极拳来源于无极拳。并从 “无极而太极” 、“太极本无极” 论证了上述观点。如若陈王廷确实是李仲、 李信的姑表亲 ,那么 ,陈王廷从千载寺学习无极拳是有可能的 ,并且无极功也是太极拳的基本功。但对陈式太极拳的考证中可以发现 ,太极拳与戚继光 《纪效新书· 拳经捷要篇》 有着密切的关系。戚继光 《拳经》 32势图解 ,而陈王廷则吸收了 29 ,如陈式太极拳中的懒扎衣、 单鞭、 金鸡独立、 七星拳、 雀地龙、 悬脚虚、 伏虎势、 兽头势、 朝天蹬、 朝阳手、 指裆势、 跨虎势、 当头炮等都来源于戚继光的 《拳经》 。这说明陈王廷曾深入地研究过戚继光的 《拳经》 。之所以这样 ,是因为陈王廷曾在山东扬名 ,而戚继光是山东人。因此可以这样说 ,无极功和太极养生功为太极拳的产生奠定了理论基础 ,而把无极、 太极理论与戚继光的 《拳经》 相结合而催生出来的陈式太极拳则是一种创造。陈王廷的 《拳经总歌》 :
“纵放屈伸人莫知 ,诸靠缠绕我皆依。劈打推压得进步 ,搬撂横采也难敌。钩 逼揽人人晓 ,闪惊取巧有谁知。佯输诈走谁云败 ,引诱回冲致胜归。滚拴搭扫灵微妙 ,横直劈砍奇更奇。截进遮拦穿心肘 ,迎风接步红炮捶。二换扫压挂面脚 ,左右边簪庄跟腿。截前压后无缝锁 ,声东击西要熟识。上拢下提君须记 ,进攻退闪莫迟迟。藏头盖面天下有 ,攒心剁胁世间稀。教师不识此中理 ,难将武艺论高低。
其中 ,陈王廷 《拳经总歌》 中的: “闪惊取巧有谁知” “佯输诈走谁云败” “横直披砍奇更奇” “上笼下提君须记” “进攻退闪莫迟迟” 等来源于戚氏 《拳经》 中的 “怎当我闪惊取巧” “上擎下取一跌” “倒骑龙佯输诈走” “一条鞭横直披砍” “挨步逼上下提笼” “进攻退闪弱生强”
另外 ,陈家家传的 《三三拳谱》,在序言中曰:
…… 拳之类不一 ,其端不知创自何人 ,唯心史观六合出于山西龙凤姬先生。先生明末人也。精枪法 ,人呼为神。先生谓: ‘吾处乱世 ,执枪卫身则可。若处平世 ,兵刃消灭 ,倘遇不测 ,何以御之 ,于变枪为拳 ,理会一本形散万珠 ,前后各有六势。一本者何 ,心之灵也 ,万珠者何 ,形之变也。六合者 ,心与意合 ,气与力合 ,筋与骨合 ,手与足合 ,肘与膝合 ,肩与胯合 ,是谓六合。前后各六势 ,一势变为十二势 ,十二势仍归一势 ,有刚柔之分 ,有精粗之妙。但习艺者以能闪为妙 ,不知此拳有捷法 ,以走为妙。有追法 ,有封蔽法。动不见形 ,形一动不及封闭。能走能闪 ,能封能闭。能御于昼 ,不能御于夜。唯六合者 ,有开口 ,有捷法 ,虽猝不及防 ,不见不闻 ,亦应之有余。
习六合者亦不同 ,传之者未尚不同。学者各得其伪 ,是如愈传愈谬耳。余从学郑氐得姬氐传 ,虽未臻佳境而稍得其徉 ,分为十则以诲弟子 ,不敢云能接姬氐薪传也”
其中 ,六合拳所讲的六合: , “心与意合 ,气与力合 ,筋与骨合 ,手与足合 ,肘与膝合 ,肩与胯合” 与陈式太极拳所谓的 “内三合” “外三合” 是一样的。可见太极拳并不是来源于一家拳(无极拳) ,而是综合百家拳术之长 ,而独树一帜。
其五 ,陈王廷是否有太极拳谱呢 ? 程先生也十分关心。我们不妨把程先生的话摘录其下:
“…… 自陈绩甫始 ,将其中的十篇要论 ,附于陈长兴之下 ,予以出版。从作者的语气可知 ,作者是师从姬龙凤先生的弟子郑氏 ,从年代上看 ,基本上与陈王廷生活的时代相同。如此 ,陈王廷即已振兴和重创了太极拳 ,使陈家沟的太极拳得到了重振 ,却没有写出正规的太极拳谱 ,也没有其他太极拳经谱作于此前 ,反而到了十四世陈长兴 ,开始着手修订了这部《三三拳谱》 。作为一个正宗拳派的嫡系正门传人 ,没有本门的拳谱 ,却整理出版了他门之经 ,这在武林世家中是不可能的或是不大有的 ,这使人不能不对陈氏最初立门的拳种产生了疑问”
陈王廷是否留下拳谱 ,本人无从知道 ,但陈王廷确实留下了 《拳经总歌》 (见上) 《拳经总歌》 开头两句: “纵放曲伸人莫知 ,诸靠缠绕我皆依”,是太极拳推手的技术特点。明代后期俞大猷、 戚继光、 唐顺之、 程冲斗等武术著作中都没有这种特点 ,这是对中华武术的创造性发展。若说陈王廷没有留下拳谱 ,这有可能是对的。这是因为陈式太极拳须言传身教 ,所谓 “陈式太极须口授” 就是这一问题的最好注解。陈家拳是家拳 ,轻易不外露 ,也轻易不传人。只是到了陈长兴 ,才打破了门规 ,把拳传给了杨露禅。再则 ,陈王廷在造拳时 ,不可能把每一招每一势都用笔记录下来 ,而往往是当太极拳发展到一定阶段时 ,才会有人对其进行总结。在这些总结中 ,比较有名的是陈十四世陈长兴所著的 《太极拳十大要论》 《太极拳用武要言》 《太极拳战斗篇》 和陈十六世陈鑫所著 陈氏太极拳图说》 ,这样才使陈式太极拳成了有文字可考的拳术。需要指出的是 ,陈十四世陈有本创造性地发展了陈式太极拳 ,将大架发展成为小架 ,后又传给陈十五世陈清萍 ,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陈式小架。在创立小架的过程中 ,陈有本和陈清萍也没有留下拳谱。无独有偶 ,陈世十七世陈发科在北京授拳时 ,把陈式老架发展成为陈式新架 ,后经他的小儿子陈照奎定型 ,形成了新架 83 式太极拳。当时 ,也没有留下拳谱。若不是沈家桢、 顾留馨等抢救及时 ,并于1963 年编著了 《陈式太极拳》 一书 ,可能陈式 83 式新架太极拳也会被个别人说三道四。因此 ,我们不能以有没有拳谱来作为是否创拳的根据 ,而应当实事求是。
其六 ,太极拳是李家创造的还是陈王廷创造的 ?为什么李家也存在着太极拳的经典论著呢 ? 这实际上不是一个谜。太极拳是陈王廷创造的 ,因为陈王廷与李家是姑表亲 ,他们之间必会经常来往。但是陈式太极拳是家拳 ,具有严格的门规。因此 ,李家不可能得到陈式太极拳的精髓 ,这就是为什么太极拳没有保留在李家 ,而保留在陈家的缘故。当然李家不可能不知道太极拳 ,并且很有可能也练太极拳。李家是文武之家 ,对于学到的、 听到的记录下来则是完全有可能的。程文中所列举的李氏十二世李鹤林(生于1716)在乾隆五十二年(1787 )二月二日在唐村讲()武堂撰写的 《太极养生拳论》 与王宗岳的 《太极拳论》 内容完全一致。这里因涉及到王宗岳与李鹤林的一场官司 ,笔者不好多加评论。但需要指出的是 ,李鹤林和王宗岳与陈王廷相距一百多年 ,并且在当时 ,陈式太极拳已处于鼎盛时期。因此 ,谁先谁后便一目了然了。至于李鹤林( 1787 )所谓的 《打手歌》 : “绷履挤按须真心 ,上下相随人难进。任他猛力来击我 ,牵动四两拨千斤。引进落空合即出 ,沾连粘随不丢顶。 是抄录还是自创 ,笔者也就不用多加评论了。当然 ,这里并不否认李家对太极拳发展的贡献 ,但谁造拳则是一定要搞清楚的。
其七 ,程文中有一个余论 ,笔者不妨也来个余论。程文言: “河南温县陈家沟却缺乏深厚的武术文化的积淀”,又言 “陈家沟并没有类似千载寺那样的武学传统和其深厚的武术文化” 因此 ,陈家沟不可能发展出太极拳。事实上 ,陈家沟处在两大武术圣地少林寺和千载寺之间:向南过去黄河就到了少林寺 ,向北过去沁河就到了千载寺。正是在这两大武术圣地之间 ,才可能产生武术交流。中国武术的发展 ,实际上就是相互交流的结果。再者 ,陈王廷生活在黄河边 ,咆哮的黄河会形成无数个旋涡 ,它们无坚不摧 ,却又深合太极之理。(太极图实际上就是洛河和黄河交汇时而形成的)而陈式太极拳中的圆与缠丝有可能来源于此。因此从另一个方面说 ,是黄河文化催生了太极拳。请问千载寺有这样的条件吗 ? 千载寺是武林圣地 ,它是无极拳的起源地 ,它有“武学传统和其深厚的武术文化”,具有 “深厚的武术文化的积淀” 。但是 ,正是在这样的武术文化传统中 ,才不可能创造出太极拳。在武林圣地 ,人们往往会生出一种惰性心理 ,人们不可能去创 ,而主要是学。这是因为 ,古老的拳术已经很好了 ,何必去创呢 ? 因此 ,传统既是一种财富 ,也是一种包袱。程文中谈及陈鑫对陈卜的记录有点 “为祖先 “增光” 之嫌” 但为何不说李家的记录有些 “夸大” 之说呢 ?史料既可能是真的 ,也有可能把人带入误区。 《清史稿》 是对清朝研究的重要著作 ,但在清史稿中又有多少是附会之作呢 ? 笔者不说 ,想必程先生应有所闻吧 ! 因为程先生本人就是学历史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18 14: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长--辛苦

辛苦了,小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28 18: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快乐宝贝 的帖子

太极神拳先辈造,百家争鸣共发布.金革铁马近千年.星移斗转盛世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公司地址: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东湖街道布心路1023号东乐花园57A栋4B
联系电话:0755-8998211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