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太极功夫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583|回复: 9

太极拳 十三势 十三式之辨析(一) 转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6-11 19: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太极拳 十三势 十三式之辨析(一)
引用地址:http://www.xici.net/b586274/d46053342.htm [复制│超文本复制]  返回《金陵国术》 关闭窗口  

   
     10357544  ypleyou 发表于:06-12-05 14:26   
     (关于太极拳与十三势(式)的关系问题笔者思之已久,在《随心所欲太极拳》文中业已披露,然终未成论。近抽暇再次阅读参考诸多资料,重理思路,修饰文字,成此论文。笔者自认为,这是笔者一年来下功夫的力作,应该说有一定的学术价值。现交由《金陵国术》版分数篇供爱好者交流,希求证于大家。)                           

                       太极拳、十三势、十三式之辨析(一)
                              

   有关太极拳及十三式(势)的说法由来已久,然太极拳在创编该拳术时是否称之“太极拳”?太极拳又与十三式(势)存在什么关系?十三式是否就是十三势,还是有区别?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一)
   先以太极拳名称而论。目前以“太极拳”的称谓命名我们现在所知晓的各式太极拳已乎很是自然、熨帖。但,太极拳这个称谓源于何时?也就是说当年太极拳的创始人在创编此拳时是否称之为“太极拳”?
   就一般所知,太极拳的称谓源于王宗岳的《太极拳论》,“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而这个《太极拳论》是武禹襄之兄武澄清在咸丰二年(1852年)中了进士出任河南舞阳县知县在舞阳一盐店偶得。武禹襄赴其兄任所读了王氏拳论,大有发悟,结合自身修练与陈青萍处学来的的太极拳,写就《打手要言》、《四字不传密诀》等拳论。武禹襄外甥李亦畲又结合修练实际,发挥其义遂写就《五字诀》、《撒放密诀》等拳论,并在其晚年集合王、武、李三氏拳论成册,定名《王宗岳太极拳论(后附小序并五字诀)》,亲自手抄三本,一自存;一交其弟李启轩,一赠弟子并同乡郝和。幸亏有李亦畲手抄藏本流传,我们才得以见视太极拳理论的一座高峰。至此,各派太极拳也无不视此为修练之经典,“太极拳”之称谓也随之名扬四海。问题是在王宗岳或者说在武禹襄之前太极拳是否称之为“太极拳”?
   根据《陈氏拳械谱》,陈王廷当时创编的拳套有五套,其中长拳108;十三式五路;散打36;短打108;跌法36;套手36;十项缠手等,洋洋大观。太极拳名家许禹生说,陈氏拳家传有三种,长拳、炮捶、十三式架子是也(许禹生《太极拳》)。太极拳名家顾留馨也说,“长拳108势传到陈长兴时期已失传,陈氏拳家已专精于太极十三式第一路和太极炮捶一路”(顾留馨《炮捶》2005年版〈太极拳绪言〉注一)。可见当时没有明确的“太极拳”名称一说。似乎“十三式”的说法多一些。这一说法在李亦畲藏本中有所披露,如“十三势一名长拳一名十三势”。但这里将太极拳称为“十三势”而不称为“十三式”,虽一字之差,却偷换了概念,以至后人将势就势,取“十三势”而弃“十三式”。当然,被偷换了概念的“十三势”还是有说头的。   
   最早现于太极十三势说法的是李亦畲藏本《王宗岳太极拳论》中武禹襄的解释:“十三势者,棚捋挤按采列肘靠进退顾盼定也。棚捋挤按,即坎离震兑四正方也。采列肘靠,即乾坤艮巽四斜角也。此八卦也。进步、退步、左顾、右盼、中定,即金木水火土也。此五行也。合而言之,曰十三势。”(也有认为是王宗岳所作)
   而后杨家家传的手抄本《太极拳老拳谱12目》中也有一篇专述十三势:“棚(南)、捋(西)、挤(东)、按(北)、采(西北)、列(东南)、肘(东北)、靠(西南)——方位。坎、离、兑、震、巽、乾、坤、艮——八门。方位八门,为阴阳颠倒之理,周而复始,随其所行也。总之,四正四隅,不可不知也。夫棚捋挤按是四正之手 ,采列肘靠是四隅之手。合隅正之手,得门位之卦。已身分步,无行在意,支撑八面。五行:进步(火)、退步(水)、左顾(木)、右盼(金)、定之中土也。夫进退为水火之步,顾盼为金木之步,以中土为枢机之轴。怀藏八卦,脚此五行,手步八五,其数十三,出于自然。十三势也,名之曰:八门五步。”杨氏的这个解释是十三势最具权威、最详细的解释,以至迄今凡修练太极拳者都以此“八门五步”求其登堂入室的敲门砖。进而就有了所谓八门五步==十三势==太极拳之说了。
   溯源求根,我们来看看最早系统地详尽地阐述太极拳的两本书对十三势是如何解释的。
   ★《陈氏太极拳图说》。陈鑫著。陈鑫,字品三(1849——1929),河南温县陈家沟人,陈氏十六世传人。陈鑫自1908年起开始写作家传太极拳,历经12寒暑,阐发陈氏历代积累太极拳经验,至1919年完成《太极拳图画讲义》一书,但由于多种因素至1933年才得以《陈氏太极拳图说》名出版。该书以易理说拳理,引证经络学说以内劲为统驭,以缠丝精为核心,逐势详解着法、劲路及周身规矩。关于这本书重要地位和作用毋庸赘言。在该书中陈鑫并没有对十三势有特别说明,只将整套太极拳64个动作分为十三势(节):第一势1动作,第二势3动作,第三势2动作,第四势2动作,第五势4动作,第六势6动作,第七势4动作,第八势13动作,第九势7动作,第十势12动作,第十一势6动作,第十二势3动作,第十三势2动作。“以上合之共十三势,以文象起末以武象终”。其中,涉及卦象的从第一势到第五势:
   第一势,金刚捣碓,言太极阴阳之理。
   第二势,揽擦衣 单鞭 金刚捣碓 太极生两仪也。
   第三势,白鹅亮翅 搂膝拗步 两仪生四象也。白鹅以起其势,搂膝拗步象,乾、坤、坎、离四卦之位。
   第四势,初收 斜行拗步 四象生八卦,斜行象兑、震、巽、艮四隅之卦。
   第五势,再收 前堂拗步 演手捶 金刚捣碓,复归太极原象。
后八势谈得是手法、身法、步法、腿法、纵跃等诸法。
   ★《太极拳正宗》。杜元化著。杜元化。字育万(1869——1938),河南怀庆府河内县人(今为河南沁阳市)。杜自幼习武,后学太极拳于陈清萍弟子任长春,1935年根据任长春所传及走访搜集太极拳情况,杜于1931年开始写作于1935年出版了《太极拳正宗》一书。在这本书中,他对十三式有周详的解释:圆、上、下、进、退、开、合、出、入、领、落、迎、抵,这就是十三式的内容。他说,“命名十三式。总而合之为十三,因各有效用,故不得不别之为十三”。不仅如此,他还绘制《太极拳十三式手法起源之图》配以形象说明。并在图首说“本太极拳十三式手法始由天道起,中包六十四势,每势要练够十三个字,即一圆、两仪、四象、八卦是也。末以天道终。余师云,苟非其人,道不虚传”。
   以上是四家太极拳代表人物对“十三势”的论述,差异颇大。
   一、武禹襄、李亦畲与杨露禅说法一致,十三势是八种手法五种步法的八门五步。
   二、杜元化认为十三式(注意,杜用的是“式”,后文再详谈)也是一种手法—十三种手法,并无步法。但其手法内容与武、李、杨所述有别,特别是出入、领落、迎抵很有新意。小有不同在于武禹襄、杨露禅有五行之说,而杜元化没有此说。
   三,陈鑫认为十三势就是太极拳整套64个动作的十三节(段)。
三种说法有一共同点,都引用了《易经》太极、阴阳、四象、八卦理念。
   然而,使笔者大或不解的是:
   第一,杜元化学拳于陈清萍的弟子任长春,也就是说武禹襄和任长春同学于陈清萍,只是武禹襄在前,任长春在后,杜元化的《太极拳正宗》主要根据其师傅任长春所传而著,而武禹襄也主要学拳于陈清萍后感悟太极拳理论之精妙并创武式太极拳,为何武与杜对十三势看法截然?
   第二,杨露禅学拳于陈长兴,武禹襄先学于杨露禅,后学于陈清萍,鉴于第一点,陈长兴传杨露禅,陈清萍传武禹襄太极拳有别,而杨、武二人对十三势的看法为何一致?
   第三,陈鑫是家传太极拳,其十三势寓于太极拳套中,为何不见八种手法五种步法之论?
   如果陈长兴传授杨露禅其八门五步十三势,杨露禅不会不传(但杨家从未有人说过八门五步十三势系陈长兴所传);而陈家家传如果有八门五步十三势之说,陈鑫也不会不写入他的书中;陈清萍虽先后传授武禹襄、任长春也不会传授出两种十三势。   
   在武禹襄之前没有十三势之说见著于文字(不代表没有十三式),也没有太极拳一说。因为陈王廷的《拳经总歌》和其遗词说“闷来时造拳”没有言明所造之拳命名“太极拳”。既使王宗岳《太极拳论》名誉远播时,陈家沟当时却无《太极拳论》的传播。陈氏后人何时采用“太极拳”名已不可考。
   太极拳名称的由来应该说始于王宗岳的《太极拳论》:“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各流派的太极拳均产生于《太极拳论》之后,而各流派都把《太极拳论》奉为经典。
   那么,《太极拳论》之前的“太极”拳术是何名?是“十三式”也!何以见得?笔者根据现有资料的蛛丝马迹予以归纳:
   (1),李亦畲藏本《王宗岳太极拳论》第二目是“十三势架”(系拳势54个动作名称);第六目是“十三势 一名长拳一名十三势(以下解释何谓长拳和十三势)”;第七目是“十三势行功歌诀”。多次提到十三势。
   (2),太极拳名家许禹生先从杨健侯学拳,1928年邀请陈发科先生到北京授拳并从其学陈氏拳,许禹生1939年出版了《太极拳》一书,在绪言中他说,“陈氏拳,家传原有三种:太极长拳、太极炮拳、太极十三式架子是也。十三式共有五路,多失传,现能演之拳仅为十三式中之头路,与杨式所传大致相同,而稍有出入,既炮拳一路(陈氏现名为第二路),统计所存不过两路,余仅存拳谱而已。……去秋曾与陈氏后人(即陈发科先生——笔者注)研究,将所失传之五路一一照谱为之推演,并参以戚南塘(继光)三十二长拳姿势重谱拳路,加以说明,先将十三式第五路架子编成付印。”(此为第五路56个势名,动作说明很简单,仅15页,难摹练,迄今未闻有传习者)。这里明确指出十三式有五路,并与陈发科研究试图将失传套路照谱推演出来,可惜未能遂愿。
   (3)陈鑫所著《陈氏太极拳图说》,将太极拳整套64个动作分为十三节。合为十三势,并运用阴阳、四象、八卦理念诠释第一势到第五势。
   (4),太极拳著名史论家家唐豪1931年赴陈家沟考证后在《太极拳之根源》一书中说,“陈家沟人至今只肯学习祖先传下来的十三势——太极拳的一套,不肯学习外来的拳法”。
   (5),根据《陈氏拳械谱》,陈王廷创编拳套有长拳108势一路、十三式五套(路)、炮捶一路等。
   (6)、太极拳著名史论家徐震1936年在其著作《太极拳考信录》中说:“欲知陈沟之拳初不名太极,只就拳谱中太极一名长拳、一名十三势数言,就可以证知。”
   从以上仅存资料我们不难得出:
   第一、300多年前陈王廷所创编的拳套没有太极拳一说,只是叫作“十三式”。
   第二,李亦畲藏本中多处透露的十三势命题昭示着太极拳命名之前存在原始意义上的十三式。
   第三,历史上确实存在十三式的拳术,历经数代多有失传。十三式经五代传至十四世陈长兴,陈氏一门仅专于十三式一路和炮捶,在此基础上演义出了各流派太极拳。其原始意义上的十三式我们已难窥全貌了。从这个意义上说,十三式==太极拳。
   第四,十三式重要内容之一是拳的套路,且有五路(蕴涵五行)。她并不是武禹襄、杨澄甫所说的八种手法和五种步法的“八门五步”,也不是杜元化所说的十三种手法。
   鉴于上述,笔者以为,陈鑫的说法似乎接近于原始意义上的十三式,不仅因为他运用易经阴阳、八卦理念,而且引用五行术和中医经络学说,更将十三势64个动作寓于拳套中,较为符合十三式内含五路拳套本意!
   然可惜、可叹的是,陈氏后人对家传十三式渐已失传的窘境鲜有挖掘和研究,满足于现有一、二路拳套及剑、杆等器械套路,长于传授拳套,疏于搏击和家传十三式的研究,实为憾事!
   就此,人们不仅要问:既然十三式不是八门五步的十三势,原始意义上的“十三式”又是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6-11 19: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八门五步十三势

何谓“八门五步”----十三势
2008-07-30 13:29:43


1.八门五步


八门,是指八个方位,即四正四隅。四正--即东南西北【合棚捋挤按4正之手】;四隅


--即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合采列肘靠4隅之手】即所谓合正隅之手,得门位之卦。行拳走步须当辨别。

五步【五行也】,指1.进步【火】。2.退步【水】。3.左顾【木】。4.右

盼【金】。5.定之方【土】。所以进退为水火步,顾盼为金木步,中

土为枢机之轴。即以身分步,五行在意,支撑八方。脚步转换不可不知。

2.十三势


怀藏八卦,脚踩五行。手步八五,其数十三,出于自然。十三

势也----就是八门五步。习太极拳友当时刻牢记在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11 19: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内容较多,看起来较累,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11 21: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的我是不懂。太极太高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5 22: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八门五步,四正,四隅,金,木,水火,土.太精度了.我信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8 22: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11 13: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不明白,回头看看,我都忘了哪转来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12 14: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理论的东西往往都会误导人,让学习的人把太极练成太急,写理论人本人是何功夫还没人了解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16 10: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功夫源流长,十三式之说百家论。当代人与时俱进,共圆鼎盛太极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19 08: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公司地址: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东湖街道布心路1023号东乐花园57A栋4B
联系电话:0755-8998211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